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
时间:2015-03-24来源:求医网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1.急性腹泻的治疗
(1)脱水的防治:脱水的预防和纠正在腹泻治疗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口服补液盐(0RS)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具有有效,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已成为主要的补液途径,是腹泻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口服补液治疗是基于小肠的Na -葡萄糖耦联转运机制,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Na -葡萄糖的共同载体,只有同时结合Na 和葡萄糖才能转运,即使急性腹泻时,这种转运功能仍相当完整,动物实验结果表明,ORS溶液中Na 和葡萄糖比例适当,有利于Na 和水的吸收,ORS中含有钾和碳酸氢盐,可补充腹泻时钾的丢失和纠正酸中毒。
①预防脱水:腹泻导致体内大量的水与电解质丢失,因此,患儿一开始腹泻,就应该给口服足够的液体并继续给小儿喂养,尤其是婴幼儿母乳喂养,以防脱水,选用以下方法:
A.ORS:本液体为2/3张溶液,用于预防脱水时加等量或半量水稀释以降低电解质的张力,每次腹泻后,2岁以下服50~100ml;2~10岁服100~200ml;大于10岁的能喝多少就给多少,也可按40~60ml/kg,腹泻开始即服用。
B.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细盐1.75g或炒米粉25g+细盐1.75g+水500ml,煮2~3min,用量为20~40ml/kg,4h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C.糖盐水:白开水500ml+蔗糖10g+细盐1.75g,用法用量同米汤加盐溶液。
②纠正脱水:小儿腹泻发生的脱水,大多可通过口服补液疗法纠正,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A.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中度脱水者,有严重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较重的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均不宜口服补液,分两个阶段,即纠正脱水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
a.纠正脱水阶段:纠正脱水应用0RS;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给予50ml/kg;中度脱水50~80ml/kg,少量多次口服,以免呕吐影响疗效,所需液量在4~6h内服完。
b.维持治疗阶段:脱水纠正后,ORS以等量水稀释补充继续丢失量,随丢随补,也可按每次10ml/kg计算,生理需要量选用低盐液体,如开水,母乳或牛奶等,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代谢率高,应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
B.静脉补液:重度脱水和新生儿腹泻患儿均宜静脉补液。
第1天补液: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a.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计算,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溶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例(即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2/3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等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输液滴速宜稍快,一般在8~12h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
对重度脱水合并周围循环障碍者,以2∶1等张液20ml/kg,于30~60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在扩溶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前述不同溶液继续静滴,但需扣除扩溶量,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不需要扩溶。
b.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能口服则口服,对于不能口服,呕吐频繁,腹胀者,给予静脉补液,生理需要量每天60~80ml/kg,用1/5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是按“失多少补多少”,用1/2~1/3含钠溶液补充,两者合并,在余12~16h补完,一般约每小时5ml/kg。
第2天补液: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能口服者原则同预防脱水,需静脉补液者,将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两部分液体(计算方法同上所述)一并在24h均匀补充。
(2)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纠正,因为在输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而且经过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随即纠正,严重酸中毒经补液后仍表现有酸中毒症状者,则需要用碱性药物,常用的碱性药物有碳酸氢钠和乳酸钠,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时,可按5%碳酸氢钠5ml/kg或11.2乳酸钠3ml/kg,可提高CO2结合力5mmol/L,需要同时扩充血容量者可直接用1.4%碳酸氢钠20ml/kg代替2∶1等张液,兼扩溶和加快酸中毒纠正的作用,已测知血气分析者,按以下公式计算:
需补碱性液数(mmol)=(60-CO2结合力)×0.3×体重(kg)/2.24=BE×0.3×体重(kg)
5%碳酸氢钠(ml)=BE×体重(kg)/2
补入碱性药物先用半量。
(3)钾的补充:低钾的纠正一般按KCl 2~4mmol/(kg·d)或10%KCl 3ml/(kg·d),浓度常为0.15%~0.3%,切勿超过0.3%,速度不宜过快,至少在6h以上补给,患儿如能口服,改用口服,一般情况下,静脉补钾,需肾功能良好,即见尿补钾,但在重度脱水患儿有较大量的钾丢失,补液后循环得到改善,血钾被稀释,酸中毒纠正,钾向细胞内转移,所以易造成低血钾,重度脱水特别是原有营养不良或病程长,多天不进食的患儿,及时补钾更必要,一般补钾4~6天,严重缺钾者适当延长补钾时间。
(4)钙和镁的补充:一般患儿无须常规服用钙剂,对合并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的患儿应早期给钙,在输液过程中如出现抽搐,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脉缓注,必要时重复使用,个别抽搐患儿用钙剂无效,应考虑到低镁血症的可能,经血镁测定,证实后可给25%硫酸镁,每次给0.2ml/kg,2~3次/d,深部肌注,症状消失后停药。
(5)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目的在于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并针对疾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调整饮食,加速恢复健康,强调腹泻患儿继续喂养,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根据个体情况,分别对待建议参考患儿食欲,腹泻等情况,结合平时饮食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暂停牛奶和其他辅食4~6h后(或脱水纠正后),继续进食,6个月以下婴儿,以牛奶或稀释奶为优选食品,轻症腹泻者,配方牛奶(formula milk)喂养大多耐受良好,严重腹泻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较重,双糖酶(尤其乳糖酶)活力受损,乳糖吸收不良,全乳喂养可加重腹泻症状,甚至可引起酸中毒,先以稀释奶,发酵奶,奶谷类混合物,去乳糖配方奶喂哺,每天喂6次,保证足够的热量,逐渐增至全奶,6个月以上者,可用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
查看更多关于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