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偏方有哪些
时间:2015-04-29来源:求医网
结节性多动脉炎病情复杂,根据临床症状大致可归纳为热毒阻络证、营卫不和证、脾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和肝风内动证。辨证要点:分清虚、实、寒、热。实热毒盛阻络者,皮损色紫或鲜红,灼热疼痛兼有口干或口苦欲冷饮。虚寒者皮损色与正常皮肤近似,无压痛,肢冷畏寒,偶伴低热,舌淡、苔薄、质胖。临床上脉痹应与肌痹、关节痹痛等鉴别。下面家少了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偏方。
①热毒阻络:
主症:发热,腹痛,关节酸痛,患处络脉红热灼痛或有条索状物,或经脉循行排列多形结节,色鲜红或紫红,按之则痛,或肢端溃烂,身热口渴不欲饮,或便血,或尿血,或咯血,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消瘀。
方药:茵陈赤小豆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金银花30g,当归15g,甘草6g,茵陈15g,黄柏10g,赤芍15g,赤小豆15g,牛膝25g,苍术20g,忍冬藤20g,玄参15g。
加减:若热盛加羚羊角10g(先煎20min),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湿盛者宜加土茯苓20g,车前子15g。淤滞明显者加丹参15g,泽兰15g,水蛭10g。
②营卫不和:
主症: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肢体肌肉疼痛、四肢结节以下肢为甚,肤色鲜红或黯紫,结块压痛明显,偶伴有瘀斑或网状青斑,脉细或弱。此证多见于本病的初期或复发期。
治法:调和营卫,祛邪消瘀。
方药:桂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桂枝、白芍各10g,归尾、桃仁、赤芍各10g,苏木、青皮、制香附各6g,威灵仙、牛膝、地龙各9g,忍冬藤、夏枯草各15g,甘草6g。
③脾肾不足:
主症:神疲乏力,体重减轻,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腰膝酸软,沿下肢内侧脾肾经脉循行排列多形性结节,色接近正常皮肤或稍偏白,可自由推动无压痛或少许压痛,舌苔薄白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肾,活血化瘀。
方药:归脾丸合右归丸加减。
黄芪30g,怀山药、茯苓、山萸肉、熟地、赤芍、桂枝各15g,丹皮12g,桃仁、红花各9g,威灵仙15g。
④肝肾阴虚:
主症:肌肉麻木不仁,形体消瘦,咽干耳鸣,以下肢结节为多,或硬结状,红斑,或脉结曲张,常伴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失眠盗汗,夜重日轻。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大补阴丸合左归丸加减。
黄柏、知母各20g,赤芍、丹皮各12g,熟地、龟甲、当归、牛膝各10g,菟丝子、枸杞子各10g,桑寄生、鸡血藤各15g,甘草6g。
⑤肝风内动:
主症:心悸,发热,神昏谵语或惊厥,肢体麻木甚至半身不遂,头痛眩晕,双下肢或四肢见多形性结节,色黯紫,脉细弱数或无脉,舌质红,舌苔少。此证多见于本病的晚期或病情处于危笃阶段。
治法:滋阴平补,熄风开窍,活血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赭石、牛膝、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白芍、生麦芽、天冬、青蒿各15g,钩藤、生地各15g,石菖蒲、远志各6g,田三七末1.5g(冲服)。
加减:若发热,加羚羊角15g,蒲公英30g,地丁15g,金银花30g;病久体虚者加高丽参10g,冬虫夏草10g,怀山药15g;津亏口渴者加石斛15g,玉竹15g,知母15g;结节不散者加土贝母15g,地龙12g;溃疡日久不敛加白薇12g,鹿角胶15g,地骨皮15g;神志不清、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
温馨提示:结节性多动脉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避免滥用药物,防止药物过敏和感染,尤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
查看更多关于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偏方有哪些的相关常识>>
推荐阅读
- 结节性多动脉炎治疗方法 |
- 结节性多动脉炎病因 |
- 结节性多动脉炎饮食 |
- 结节性多动脉炎专家 |
- 结节性多动脉炎医院
- 结节性多动脉炎治疗指南 |
- 结节性多动脉炎症状 |
- 结节性多动脉炎检查 |
- 视频 |
- 结节性多动脉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