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常识介绍
时间:2015-01-04来源:求医网
在日常生活中,因细针穿刺主要是用于检查诊断细胞的。所以我们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常识并不是很了解,有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细针穿刺细胞学是什么。我们需要对其了解了,才能在医生使用其检查时避免引起恐慌。
以下是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常识介绍:
一、简介
国内采用的细针多指针头外径在0.9mm以内,一般选用针头外径0.7~0.8mm(7~8号针头),这样才能保证细针吸取的安全性,针的细度足以确保不会因为微小的损伤而引起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近来细胞芯片的问世,促进了针吸细胞学的飞速发展,从而使针吸涂片后针头内剩余的少许细胞标本就可进行高通量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获得大量的检查结果。
二、优点
1、操作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病人痛苦少,无癍痕形成。
2、操作安全,极少发生副作用或意外,单独的禁忌症是出血性素质。过去曾有人怀疑本法会促使癌细胞转移或沿针道扩散,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3、取样迅速,制片、诊断亦较快,一般只需1小时左右,故可用于手术中的病理诊断。
4、应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任何部位,其他方法很难取得标本的部位,本法亦能取到。对同—肿物可作多个点穿刺;可重复检查,便于动态观察或疗效观察。
5、所得细胞完全是新鲜的,无自溶变性,很少人为挤压,细胞舒展,无组织切片的人为收缩,有利于镜下观察,且利于作电镜,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芯片等较先进的辅助诊断方法。
三、缺点
1、由于吸取物小,仍有一定的假阴性,即针吸细胞学阴性的病例不能完全排除恶性,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组织学诊断。
2、有些病变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异常而非细胞异常或高分化恶性肿瘤,此时用本法诊断,准确率不高。
3、虽然可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但本法对某些肿瘤的分型有困难甚至不能分型。
四、注意事项
1、某些良性上皮细胞具有独特的细胞学表现,如平铺排列,蜂窝状结构,双极裸核细胞,细胞大小形状较一致等。这种细胞形态特点在组织学上常表现不明显。
2、恶性细胞常表现为细胞量多,布满涂片,多可见弥散分布的细胞,排列紊乱;成团的细胞不规则,互相重叠,无蜂窝状结构,不见肌上皮细胞。
以上就是关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常识介绍了,注意事项除了以上介绍外,还有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针吸前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肿物的确切情况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甚至针刺的感觉和吸出物的性状也要详细记载。
查看更多关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常识介绍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