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疾病之气胸发病原因有哪些
时间:2014-10-09来源:求医网
胸膜疾病中气胸的诱发因素为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举,举重运动,用力解大便等,当剧烈咳嗽或用力解大便时,肺泡内压力升高,致使原有病损或缺陷的肺组织破裂引起气胸,使用人工呼吸器,若送气压力太高,就可能发生气胸,据统计,有50%~60%病例找不到明显诱因,有6%左右患者甚至在卧床休息时发病。
根据有无原发疾病,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两种类型。
1.原发性气胸
又称特发性气胸,它是指肺部常规X线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好发于青年人,特别是男性瘦长者,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这种气胸占自发性气胸**,而国内则以继发性气胸为主。
本病发生原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胸膜下微小泡 (bleb)和肺大疱(bulla)的破裂所致,根据对特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是以胸膜下非特异性炎症性瘢痕为基础,即细支气管周围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脏层胸膜和胸膜下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而成瘢痕,可使邻近的肺泡壁弹性降低导致肺泡破裂,在胸膜下形成肺大疱,细支气管本身的非特异性炎症起着单向活瓣作用,从而使间质或肺泡产生气肿性改变而形成肺大疱。
某些学者认为肺组织的先天性发育不全是肺大疱形成的原因,即由于弹力纤维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弹性低下,肺泡壁扩张形成大泡而破裂,Marfan综合征(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缺乏疾病)好发自发性气胸即是典型的例子,国外有家族性自发性气胸报道,宫氏报道725例自发性气胸中有11例家族史,木村报道同胞兄弟同时发生自发性气胸,可能意味着遗传因素的存在。
在本病的病因中,还有人提出“新膜理论”(neomembrane theory),侧支通气障碍机制,大气污染学说等。
2.继发性气胸
其产生机制是在其他肺部疾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疱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常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炎症后纤维病灶(如矽肺,慢性肺结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囊性肺纤维化等)的基础上,细支气管炎症狭窄,扭曲,产生活瓣机制而形成肺大疱,肿大的气肿泡因营养,循环障碍而退行性变性,在咳嗽,打喷嚏或肺内压增高时,导致肺大疱破裂引起气胸,吴氏等报道的179例自发性气胸病因中,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者占**(38.5%),其次为肺结核占17.3%,特发性气胸为13.4%(第3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为12.3%(第4位),余者为其他原因。
查看更多关于胸膜疾病之气胸发病原因有哪些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