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暂无)

厌食病因的机制有什么
(1)社会心理因素
许多研究者认为厌食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因是社会文化,特别是近年米女性追求苗条,担心发胖,这是厌食症病态心理的核心。某些特殊职业人群中的厌食症尤其高,如调查发现女性芭蕾舞演员和服装模特中厌食症患病率6.5%~7%。其他因素还包括精神创伤、学习紧张、亲人突丧、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或经常吵架,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或过严等,部分青少年女性因崇拜某些影视片中的身材纤细、苗条的女演员而刻意模仿也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
这类厌食患者往往具有与其年龄相比较为稚气和不成熟的特性,同时具有认识障碍,不能正确评价自身体型,常常要求比正常体重更低的标准。她们大多食欲正常,但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而竭力控制食欲甚至拒食,更不愿进食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禽蛋类等。
(2)生物学因素
大量的研究证实厌食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递质改变,功能亢进。厌食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闭经,其次是乳房不发育或发育缓慢,少女的月经来潮推迟等。厌食症还和大脑中协调情绪和食献的化学物质——脑清素有关,厌食症患者血中的皮质醇含量明显增高。研究者发现厌食症患者的亲属中患该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同时抑郁症和酒依赖的发生率也较高,具体原因尚未搞清楚。
(3)环境改变
有些人发病是因为生活环境和规律的改变,当他们突然离开原有生活环境和方式,所熟悉的一切都变的陌生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规章制度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均需要重新适应,而在适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不习惯、不自由等都会使情绪受到影响,食欲明显降低,甚至拒食和呕吐。多见于儿童入托、青少年异地求学及家庭搬迁等。
(4)家庭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现象。在许多家长看来,吃得越多,对孩子的身体越有好处,因此,无节制地反复诱导进食,甚至采用恐吓威胁等手段强迫孩子进食,使孩子对进食产生了精神负担,甚至害怕和厌烦。还有的家长一味娇惯孩子,天天做孩子喜欢吃的某一种饭菜,久而久之,孩子吃腻了,对此类食物引起厌食。

- 友情链接:
- 厌食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