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的病因有哪些
时间:2015-07-10来源:求医网
膈食管裂孔的扩大,环绕食管的膈肌脚薄弱等,致使腹段食管、贲门或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裂孔而进入纵隔,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等一系列病理改变。barrett根据食管裂孔发育缺损的程度、突入胸腔的内容物多寡、病理及临床改变,将食管裂孔疝分为3型。ⅰ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ⅱ型:食管旁疝;ⅲ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由于barrett分型简单、实用,被国内外普遍采用。最常见的食道裂孔疝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占整个食管裂孔疝数量的85%左右。
食管裂孔肌肉张力减弱,食管裂孔口扩大,对贲门起固定作用的膈食管韧带和膈胃韧带松弛,使贲门和胃底部活动范围增大,在腹腔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贲门和胃底部经扩大的食管孔突入胸内纵隔,在腹腔压力降低时,疝入胸内的胃体可自行回纳至腹腔。
食管旁疝较少见,仅占食管裂孔疝的5%~15%,表现为胃的一部分(胃体或胃窦)在食管左前方通过增宽松弛的裂孔进入胸腔。有时还伴有胃、结肠大网膜的疝入。
但食管-胃连接部分位于膈下并保持锐角,故很少发生胃食管反流。如果疝入部分很多,包括胃底和胃体上部则胃轴扭曲并翻转,可发生溃疡出血、嵌顿、绞窄、穿孔等严重后果,因此,虽然食管旁疝发生率较低,但是一般症状较重,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治疗。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最少见,约占食管裂孔疝的5%。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是指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与食管旁疝共同存在,常为膈食管裂孔过大的结果。
其特点是除胃食管结合部自腹腔滑入后纵隔外,胃底乃至主要的胃体小弯部伴随裂孔的增大而上移。由于疝囊的扩大及疝入的内容物不断增加,可使肺和心脏受压产生不同程度的肺萎缩和心脏移位。此外,亦有将巨大的膈食管裂孔缺损致使腹腔内其它脏器如结肠、脾、胰腺、小肠等疝入胸腔列为vi型食管裂孔疝疝。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食管裂孔疝的发病原因,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掌握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还要积极的对症治疗。
查看更多关于食管裂孔疝的病因有哪些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