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治疗室性早搏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即使holter检查属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少数多形、成对、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预后一般良好,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去除患者诱发因素,对有精神紧张和焦虑者可使用镇静剂或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其治疗终点是缓解症状,而不是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明显减少。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特别是复杂(多形、成对、成串)室性早搏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应根据病史、室性早搏的复杂程度、左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危险分层,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强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控制促发因素,在此基础上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可用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在非心肌梗死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普罗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是有效且比较安全的。
(1)严格掌握适应证
根据药物的电生理作用,血药浓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关资料,同时应考虑抗心律失常的类别,病情的紧迫性,病人的心功能状态等确定优选药物。
(2)药物的选择
紧急情况下医师对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经验来决定建议首先使用很少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
(3)药物的禁忌证
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的可能性,故要明确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禁忌证,应慎重应用。除溴苄铵外,其他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均有心肌遏制作用,凡心脏明显扩大、心力衰竭者应慎用。
(4)给药剂量应注意个体化
剂量和药理作用的强度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病人可能疗效不佳,而对另一些病人,则有可能导致中毒。而血药浓度间的个体差异比通常最适剂量间的差异要小。故借助于血药浓度测定,能有效地指导选择药物,找到较好的治疗用量。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剂量应适当地调节。

- 友情链接:
- 室性早搏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