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肝肾综合征的病因机制是什么
时间:2015-07-13来源:求医网
1.血管活性物质及激素失衡:血管活性物质及某些激素的产生失衡,导致肾内血管收缩。这些物质主要包括: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RAA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调节肾脏血流和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调节系统。临床研究证明,晚期肝硬化HRS患者,血浆肾素、醛固酮升高。其机制与晚期肝硬化患者有效血容量减少而刺激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升高有关,还和肾素底物减少导致血管紧张素减少有关,继而使正常的负反馈机制损害,肾素得以持续分泌。肝硬化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虽然能降低肾素活性,但由于心搏量减少而影响肾脏血液调节,可导致RBF降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遏制剂治疗时,RAAS活性增高者血压可明显降低,而活性不高者血压下降不明显。因此,肝硬化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到上述问题。
(2)前列腺素(PG):严重肝功能损害时,患者体内前列腺素代谢失调在肝肾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G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物质。其中PGE2、PGA2 和PGI2具有扩张血管作用,PGF2a和血栓烷(TXA2)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血栓烷B(TXB2)为TXA2的水解产物,HRS时尿内TXB2含量增加。肝硬化患者不论是否存在腹水,其肾脏PGE2合成明显减少,尿中PGI2下降,TXB2含量增加。花生四烯酸的舒、缩血管代谢物之间不平衡在H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可导致肾血管痉挛,肾组织缺血。
(3)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肾脏激肽释放酶由远端肾小管细胞合成,然后释放至小管腔及血循环中。肝硬化时激肽释放酶原和缓激肽浓度降低,HRS时除有上述改变外,尿激肽释放酶也降低,这些因素在肝肾综合征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4)假性神经递质:肝硬化时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升高,通过非特异性脱羧和羟化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鱆胺,这些假性神经递质能与真性神经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交感神经正常传导,引起小血管扩张,周围血管短路,使肾脏有效血容量降低,导致肾功能衰竭。
(5)心房利钠肽(心钠素,ANP)的作用:ANP由心房肌细胞释放入血后,在肝、肾、肺等脏器中被降解。ANP具有降低血压,增加GFR及排钠作用,但不造成持续性RBF增加。此外,ANP还能降低血浆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必然会影响到血浆ANP水平。肝硬化时ANP分泌减少与肾脏钠调节缺陷有关,其相对降低还可能与有效血容量减少致心房内压和大静脉内压降低有关。虽然失偿性肝硬化患者循环中ANP水平报道不一致,但在出现肝肾综合征时,血中ANP含量均显著降低。
(6)肾小球加压素(GP)的作用:GP是一种分子量小于500D的葡糖苷糖,由肝脏分泌,它具有降低肾入球小动脉张力并使之扩张的作用,可促使GFR升高,但不会引起全身血压升高。严重肝功能衰竭时,GP活性显著降低。这可能与肝脏合成GP减少有关。随着肝功能衰竭加重,GP的产生明显减少,则GFR急剧下降,因而可引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此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可能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有关。抗利尿激素(ADH)升高也与HRS少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其他因素:有报道肝硬化时血中胆红素升高可引起肾血管收缩。门脉高压和腹水形成,可使腹腔内压及肾静脉压力增高,可引起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查看更多关于造成肝肾综合征的病因机制是什么的相关常识>>
肝肾综合征医院更多>
-
-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医院
三甲
0991-3839711
-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020-61641888
-
-
北京老年医院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articleInfo.php on line 153 三级
010-62456644
-
-
义乌市中心医院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articleInfo.php on line 153 未知
0579-85209666
-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articleInfo.php on line 153 三级
010-56278877
-
-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0710-34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