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暂无)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苯丙酮尿症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苯丙酮尿症(PKU)就是因为PAH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PAH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抑而使羟苯酮酸在体内堆积。
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学: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2q24.1),该基因的微小变异即可引起发病,并非由于基因缺失。系由两个杂合子的婚配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以近亲结婚的子代为多见,患儿同胞约40%患病。迄今已经发现400余种PAH基因突变,包括缺失、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等,国内人群中已报道70种以上基因突变。
在苯丙氨酸羟化作用过程中除了PAH外,还必须有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的参与,人体内的BH。来源于鸟苷三磷酸(GTP),在其合成和再生途径中必须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 cyclohydrolase 1,GTP-CH)、6一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6-PTP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DHPR)的催化。PAH、GTP-CH、DHPR等3种酶的编码基因分别定位于12q24.1、14qll、4p15.1-p16.1;6-PTPS的编码基因位于llq22.30上述任一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力缺陷,致使体内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苯丙酮尿症医院更多>
-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三甲
021-64931923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
三甲
010-59616161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
三甲
0571-87061007
-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三甲
023-63622984
-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jibingInfo.php on line 231 三级
021-38626161
-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jibingInfo.php on line 231 三级
021-38626161
- 友情链接:
- 苯丙酮尿症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