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脂肪瘤的诊断方法有什么
时间:2015-07-20来源:求医网
胃脂肪瘤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有合并症时才出现症状,位于贲门附近者,可出现咽下困难;位于幽门区者可并发幽门梗阻症状,如肿瘤表面有溃疡,可出现胃部不适,疼痛等类似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的症状,约50%的病例可有出血,胃脂肪瘤偶有恶变者,体检时较大的肿瘤可在上腹部触及质地较软,活动,边界尚清的肿块。如何诊断胃脂肪瘤呢?下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1、组织病理检查:肿瘤切面为淡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组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骨化,出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织一般不多,若较多,则称为纤维胃脂肪瘤,较大胃脂肪瘤蒂扭转时,可因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2、染色体检查: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示本病与12q,6p和13q染色体异常改变有关。
3、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4、内镜诊断:内镜检查是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阳性率较高,但需注意与胃外肿物压迫鉴别,镜下见一表面光滑,黄或橙色,质软的包块,肿瘤表面黏膜弹性较差,被活检钳牵拉后不易回缩而形成帐篷征,推压肿瘤时形成一压迹,如海绵状,常规活检不能达到黏膜下的肿瘤,采用电凝深部活检才能取到肿瘤组织,有时可在肿瘤表面见到溃疡,当隆起部分覆盖正常黏膜而又有溃疡形成时,需要与癌作鉴别诊断,小于2cm者多为异位胰腺,类癌或肌原性肿瘤,胃脂肪瘤甚少见,对于大于2cm的肿瘤活检定性有困难时,齐藤利彦等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或乙醇造成溃疡,然后在溃疡深部采取活检,即使如此,仍有漏诊或误诊,所以超声内镜的常规使用很有必要。
查看更多关于胃脂肪瘤的诊断方法有什么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