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的发病机制
时间:2015-07-20来源:求医网
鞭虫病是由毛首鞭形线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及升结肠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分布甚广,尤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我国普遍存在,尤以农村多见。一般认为鞭虫病包括机械性与过敏性损伤,前者可能是人鞭虫致病的主要原因。成虫钻入盲肠和结肠上皮内发育,引起肠黏膜损伤,而虫体在肠黏膜内刺激黏膜神经丛则引起腹泻和痉挛。
弥漫性结肠炎认为是由鞭虫病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在结肠渗出物中有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雷登晶体。BAWIE等(1978年)根据鞭虫病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与杵状指的发生,推测虫体可能产生一种不明的因子有关。
鞭虫病患者根据电镜观察鼠盲肠内鼠鞭虫的生长发育,通过虫体头部的溶解组织的作用,进入肠上皮细胞内,形成一个肠细胞的合胞体,并吞食宿主的细胞成分。当虫体发育成熟时其体后部伸出或其隧道破裂而悬吊于肠腔内,有利于交配与产卵。用显微镜检查发现肠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但可见肠壁细胞破坏,肠绒毛因丝状纤维丧失而变短。隧道周围未见明显出血。隐窝之间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以上是关于鞭虫病的发病原因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了。其实,鞭虫病这种疾病,也并不是很可怕的,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过于紧张,只要大家平时注意卫生,保证食用的食物是干净的,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鞭虫病的出现。
查看更多关于鞭虫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