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的发病病因及机制
时间:2015-07-21来源:求医网
一、结节病的发病原因
结节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是一种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同时也与遗传因素相关联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病理学假说认为,结节病是在某些未知抗原的作用下,主要由巨噬细胞启动结节病的细胞免疫应答;巨噬细胞释放多种因子,如IL-1,导致T辅助细胞积聚和增生;T辅助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并聚集其他炎症细胞,此外,受到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加,成纤维细胞也开始增生,上述免疫学变化相互作用导致炎症细胞在受累器官增生形成肉芽肿。
二、结节病的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结节病的重要免疫学特征,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对多种迟发性皮肤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对结节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研究发现,BALF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定数均明显增加,但巨噬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表明病发部位T细胞功能明显增强,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下降形成对比,两者呈分离现象,对BALF中T细胞亚群进一步分析发现活动期结节病患者T辅助诱导细胞(CD4)明显增多,而T遏制性细胞毒细胞(CD8)则低于正常,使CD4/CD8比值明显升高。
结节病性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和某些效应细胞组成,其机制是在外来抗原的作用下,肺泡内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其中包括T细胞产生的白介素-2(IL-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F),单核细胞移行遏制因子(MIF)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白介素-l(IL-1),IL-1可促使T淋巴细胞向病变活动部位移行,并促使其增生和分裂,形成了结节病早期以T细胞,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浸润为主的肺泡炎,IL-1还可使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暴露,并促使 T细胞释放IL-2,IL-2则刺激B细胞,以多克隆的形式产生免疫球蛋白,临床上可见高γ球蛋白血症,当病变继续进展,肺泡炎的细胞成分则不断减少,上皮样细胞逐渐增多,并在其分泌的肉芽肿刺激因子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典型的非干酪性肉芽肿,在结节病后期,巨噬细胞释放的纤维结合蛋白吸收大量的纤维母细胞,与此同时,周围的炎症和免疫效应细胞进一步减少以致消失,最后导致广泛的纤维化。
查看更多关于结节病的发病病因及机制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