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惊恐症、急性焦虑症)

惊恐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Crowe等(1983),Harris等(1983),Crow等(1983)分别发现惊恐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本病的发病风险率分别为24.7%,20%和17.3%;而正常对照组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率则分为2.3%,4.8%和1.8%;显示本病具有家族聚集性,Torgersen(1983)报告一项双生子研究,MZ同病率5倍于DZ的同病率;但MZ的同病率只有31%,提示非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2.生理因素
脑电图研究的资料表明焦虑症患者α节律较非焦虑症患者为少,且α活动多在较高频率范围;提示焦虑患者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Hon-Saric等(1991)对18例有频繁惊恐发作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生理测验,并与无焦虑症状的对照组比较,发现在基础状态,惊恐障碍患者的前额肌电活动较多,收缩压较高,心跳较快,处在心理应激状态的患者,心跳加快和收缩压升高也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但对照组的皮肤电阻反应变动较大,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惊恐发作频繁的患者血管的警觉性增高,而皮肤电阻的灵活性降低。
3.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神经症性焦虑是对未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神经症性焦虑可为过去童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重新显现而激发,Pan(1924)强调产伤是各种焦虑之源,Klein(1948)则认为焦虑源于死亡本能,是对敌视和攻击的一种反应。

- 友情链接:
- 惊恐障碍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