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成骨不全;脆骨病;先天性发育不全;瓷娃娃;原发性骨脆症;骨膜发育不良)

成骨不全该怎么治疗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Gerber等(1990)对婴儿与儿童的成骨不全患者,提出系统康复的概念。在严格保护下水疗,练习坐直,加强骨盆与下肢肌力。可以独立坐直后,在长腿文具保护下练习站立,以后在支具保护、行走器帮助下练习行走。综合康复加上手术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结果。Letts等提出患儿可穿用真空裤矫形器练习站立,这种方法舒适、安全,可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康复治疗后,骨密度也有所增加。
为了固定骨折,增加脆弱骨的强度,婴儿期可采用经皮或经骨折端髓内穿针处理,暂时维持骨的力线顺列,此时穿针要求不一定完全贯穿髓腔,部分在髓腔内,部分在骨旁,也有帮助,3—4岁以后更换可延伸的髓内支杆。多段截骨髓内钉或可延伸髓内支杆矫形术是治疗因成骨不全复合畸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一期矫正多处畸形,合理的重新排列骨顺列,加强脆弱骨的强度,明显改善功能。手术不宜选择非常严重的病例,应选择肢体畸形矫正后,有恢复站立、行走能力的病例。正确的估计判断畸形骨的实际状态非常重要,畸形骨干不只是成角、弓形弯曲,往往还有严重扭转,在普通x线平片上,很难判断髓腔的宽窄,多段截骨,扩大髓腔。
重新组合后,用何种内支撑物加强,术前必须充分准备。可延伸髓内支杆有两种类型,Balley—勋bow杆与Sheffield杆。放置的内支撑物一定要有足够的长度。如股骨,远端要穿过铺板,直达相当于成人跺间的位置,并要放在于箭端中央或近中央的位置,才可对骨干与干骺端发挥较好的内支撑作用。双侧股骨、胫骨畸形,宜分次先矫正双侧股骨,再矫正双侧胫骨。同时矫正同侧股骨与胫骨畸形,术后很难维持。股骨一般不需要植骨,大年龄儿童胫骨多段截骨较好植骨,因为有出现不愈合的可能。股骨近端截骨线过高,术后有可能出现髋内翻。术后骨愈合时间长,可靠支具足够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患儿生长要择期更换内支撑物。

- 友情链接:
- 成骨不全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