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盖氏骨折
时间:2015-08-11来源:求医网
Hughston报道的病例中,闭合复位治疗结果的不良率达92%。为了获得良好的前臂旋转功能;避免下尺桡关节的紊乱,桡骨骨折必须解剖复位,因此,切开复位内固定几乎是惟一的选择。手术采用Henry切口,使用足够长度和强度的钢板固定桡骨骨折,钢板置于桡骨掌面,术后应以短臂石膏前后托,或“U”形石膏固定前臂及腕于中立位3~4周,以便下尺桡关节周围损伤的组织愈合,避免晚期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石膏去除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盖氏骨折,牵引下复位并不困难,但维持复位的位置实属不易,因有几种力量牵扯桡骨的远折段,使之再次移位,这便是Hughston(1957)提出的:
1.旋前方肌的收缩使桡骨远折段向尺骨靠拢。
2.肱桡肌牵拉桡骨远折段使之向近侧短缩移位。
3.拇展肌及拇伸肌的收缩,使桡骨骨折的远折段向尺侧靠拢,向近侧短缩移位。即使将腕关节于尺偏位石膏固定,以上几种力量依然存在,因此闭合复位的成功率甚低,其治疗结果极不理想。
4.复位是将盖氏骨折后发生移位的盖氏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5.固定。盖氏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6.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盖氏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盖氏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盖氏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查看更多关于怎样治疗盖氏骨折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