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多囊肾病)

多囊肾的分型和临床特点
多囊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或单独存在,或并发其它疾病。临床上,多囊肾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多囊肾。多囊肾可发病与任何年龄段,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病,那么其发病特点就表现出一定的共性,本文将从多囊肾的遗传规律方面探讨其临床分期和临床特点。
一、多囊肾的分期
多囊肾是一类遗传性的肾病,其发病和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多囊肾的分期有如下规律。
1.发生期
此病为遗传性疾病,一般出生即有囊肿,只是较小,不易查出,20岁以前一般不易发现,但家族中如有多囊肾病例,应早期检查,以及早观测到囊肿的生长状况。注意保养。
2.成长期
患者在30~40岁,囊肿将有一较快的生长,医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成长期。成长期应加强观测,西医对这一时期的治疗没有任何办法,只是对症处理,如高血压等,这显得很被动。在这一时期仍应积极的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有较强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使囊肿不再生长或延缓囊肿的生长速度,达到延长患者寿命的作用,也可以说这是中药活血化瘀延缓囊肿生长的关键时期。
3.肿大期
患者进入40岁以后,囊肿会有进一步的生长肿大,当囊肿超过4cm以后,到囊肿溃破前,称为肿大期。随着囊肿的扩大会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如腰痛,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等,这时应当密切观测,在治疗上,这一时期是中西结合治疗的关键时期。可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排毒泄浊,通过去除危害肾功能的囊液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所以,多囊肾肿大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保护肾功能的关键时期。
4.破溃期
如囊肿持续生长,在一些外因的作用下,会出现破溃,破溃之后就应该立即住院进行治疗了,积极控制感染,防止败血症和肾功能急性恶化,以利于其他对症处理。
5.尿毒症期
针对尿毒症治疗,保护肾功能,晚期行腹膜透析术或血液透析。
二、多囊肾的临床特点
1.围产期型
围产期时已有严重的肾囊性病变,累及90%集合管,同时有少量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于围产期死亡。
2.新生儿型
累及60%集合管,伴轻度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于出生后1个月出现症状,于几个月时死于肾功能衰竭。
3.婴儿型
婴儿型表现为双肾肿大,25%肾小管受累,肝、脾肿大伴中度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出生后3~6月出现症状,于儿童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4.少年型
少年型在13~19岁出现症状。肾脏损害相对轻微,仅有10%以下的肾小管显示囊性变,偶尔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肝脏门静脉区严重纤维性变。一般于20岁左右因肝脏并发症、门静脉高压死亡。
温馨提示:从遗传性上讲,多囊肾的病发具有必然性,潜在患者可以做的是延缓发病年龄,通过饮食、作息、运动、治疗等有目的的预防来实现。如:家族中出现肾病患者后自己也要去医院检查,确认自己是否也是潜在肾病患者;如果自己已经患上肾脏疾病,要明确病因,确定肾病类型,对症治疗。

- 友情链接:
- 多囊肾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