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肠湿热的治疗
时间:2015-09-01来源:求医网
大肠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大肠湿热证和肠虚滑泻证,就其病史病程而言,前者有饮食不节和感受湿热的病史,后者有久泻久痢的病史。前者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后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大肠湿热的治疗宜清化湿热。以泄泻为主,方用葛根芩连汤。《幼幼集成》认为:“凡泄泻肠鸣腹不痛者,是湿,宜燥渗之;腹痛肠鸣泻水,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宜清利之。”若以痢疾为主,应清热除湿,行气和血,方用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丹溪曰:养血则便自安,调气则后重自除。又曰:后重则宜下,如大黄、槟榔之属;腹痛则宜和,如木香、厚朴之类;身重则除湿,非苍朴不能除;脉弦则去风,非秦艽不能去;脉大当清热,非芩连不能清;脓血稠黏以重药竭之,非大黄,滑石不能竭”(《医林墨绳》)。《杂病源流犀烛》认为:“痢之为病,由于湿热蕴积,胶滞于肠胃中而发,宜清邪热,导滞气,行淤血,而其病即去。”大肠虚滑泻证,治疗宜温补阳气,涩肠固脱,方用真人养脏汤(《卫生宝鉴》)、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查看更多关于有关大肠湿热的治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