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的发病病因是什么
时间:2015-09-02来源:求医网
恙虫病的病原体从恙螨幼虫叮咬处侵入人体,先在叮咬局部组织细胞内繁殖,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继而直接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形成恙虫病东方体血症。血流中的病原体到达身体各器官组织,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恙虫病死亡后所释放的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和多脏器病变的主要因素。
1.病原: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东方体具有与变形杆菌OXk共同抗原成分的耐热多糖抗原,临床上常用变形杆菌OXk为抗原作凝集试验协助诊断。
2.传染源:鼠类。
3.传播途径:恙螨幼虫是本病传播媒介。
4.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均易感,但患者以青壮年居多。感染后免疫期仅持续数月,最长达10个月;且只能获得对原株病原体的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不同株而发病。
5.流行特征:本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与地区性。南方以6~8月为流行高峰,北方则以10、11月为高发季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是对人具致病力的立克次体中抵抗力最弱的一种,有自然失活、裂解倾向,不易在常温下保存。它对各种消毒方法都很敏感,如在0.5%苯酚溶液中或加热至56℃,10min即死亡。于37℃,放置2h后,其感染细胞的能力即明显下降。在感染的鸡胚中,4℃可保存活力17天, -20℃可保存6周。在感染的细胞悬液中,用液氮可保存其活力1年以上。寄生于细胞内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对氯霉素、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均极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有抵抗力。 恙虫病立克次体较易出现遗传基因突变,因此较常出现株间抗原性与致病力的差异。人被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不同血清型之间亦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作用。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恙虫病立克次体分为12个血清型,即Karp,Gilliam,Kato,TA678,TA686, TA716,TA763,THl817,Shimokoshi、Kawasaki、Kuroki和Broyong由于恙虫病立克次体较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仍有可能陆续发现新的血清型。因为不同血清型、不同株间的抗原性与致病力可出现较大的差异,所以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也可有较大的差异。
查看更多关于恙虫病的发病病因是什么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