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怎么得的
时间:2015-10-16来源:求医网
现有的医学水平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确,目前公认此疾病是自身免疫病,据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性激素、日光及紫外线等原因有关,下面具体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5%的病人有家族发病史。患者亲属中如同卵孪生DR2、DR3姐妹、母女等患本病的机会更多。晚近免疫遗传学研究证明,大多数病人与DR2或DR3相关。当C4a缺乏时SLE患病率增高。T细胞受体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α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
病毒感染:许多事实提示本病可能与慢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关。NZB/NEWF1小鼠组织中分离出C型RNA病毒,并在肾小球沉积物中查到抗C型病毒抗体。在人类发病中尚未证实与任何病原体有直接关系。病原体可能只是一种多克隆B细胞刺激因素而促发了本病。
性激素:本病发病女性远较男性为高,但在儿童和老年人此种差别并不明显,提示生育期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对SLE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妊娠时SLE病情的变化亦与性激素水平有关。妊娠初3个月病情加重,与孕妇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此后由于孕酮水平迅速增高,孕酮与雌二醇的比值相应增高,从而使病情相对稳定,产后孕激素水平降低,病情可能再度加重。晚近发现,SLE患者血清中泌乳素值升高,导致性激素的继发性变化,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日光及紫外线:25%~35%的SLE病人对日光过敏。大多学者认为本病与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关。紫外线的照射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
食品:国内外的临床资料均证实,日常饮食成分对SLE的发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诱发SLE发作的食品中,最常见者为无鳞鱼(海鱼有巴鱼、台巴鱼及刀鱼,淡水鱼为黑鱼、鲶鱼)、干咸海产品(各种鱼干、海米等)。另外含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等。含联胺基因的食物,如蘑菇,烟熏食物等。含L-刀豆素类的食物,如苜蓿类种子、其他豆菜类,也与本综合征有关。这些常被临床工作者及病人所忽视,严重地干扰了或影响了病程的转归。
查看更多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怎么得的的相关常识>>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法 |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 |
-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 |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指南 |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 |
- 视频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