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表现是什么
时间:2014-10-12来源:求医网
炎症性肠病的简称是IBD,它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的特殊疾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临床上,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症状是反复的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炎症性肠病经治疗可好转,甚至或可自行缓解。但大多患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其中很多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一、溃疡性结肠炎:
大多数UC起病隐匿,或轻度腹泻,便血,仅见大便潜血。约30%患儿症状明显,起病较急,多见婴幼儿,腹泻可达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脓血便,侵犯直肠者有里急后重。痉挛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时发生,便后缓解。左下腹触痛明显,可有肌紧张或触及硬管状结肠。
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UC最早期临床表现。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
溃疡性结肠炎可按以下情况进行分型:
(1)程度: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①轻度:患者腹泻4次/d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贫血,血沉正常。
②中度:介于中度与重度之间。
③重度:腹泻6次/d以上,明显黏液血便,体温在37.5°以上,脉搏加快,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2)分型:按临床经过分为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及相互转化。
二、克罗恩病:
症状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与炎症的程度。腹痛是CD最常见的主诉,通常位于脐周,常发生于餐时或餐后,导致患儿不愿进食乃致厌食,只有回肠末端病变的腹痛位于 右下腹部。腹泻常见于90%患儿,可由多种因素所致,如大片肠黏膜功能紊乱、胆盐吸收障碍、细菌过度生长,炎症性蛋白丢失等。腹泻发生在餐后伴腹痛,结肠受累者有便血,小肠受累为水样便,需同时监测电解质。CD血便比UC少见。上消化道的CD较少见,但也有经内镜与组织学检查证实胃十二指肠病变,往往难以与其他的疾病如胃食道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难以鉴别。
炎症性肠病的明显症状除了常见的胃肠道表现之外,还会有肠外的特征,如营养不良、体重不增、关节炎、贫血、生长迟缓、神经性厌食等,其中生长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最独特的症状,且常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
查看更多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表现是什么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