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有哪些
时间:2014-10-12来源:求医网
炎症性肠病是在病原体、毒素以及某些药物等抗原引发物的作用下,激活体液免疫反应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细胞。炎症性肠病分为两类: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是遗传易感者,通过外源因素使肠黏膜损伤,导致免疫调节和反馈失常。局限性肠炎是由于某种病原体侵入肠上皮,尔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一、Crohn病:
Crohn病又称局限性肠炎。病因不明。Crohn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因素参与,如临床状况、宿主抵抗力、对应激的耐受力、免疫力、遗传素质、行为模式及环境中的致病原等。现倾向于认为本病是由于某种病原体侵入肠上皮,尔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被涉及,可能致病的抗原与宿主肠上皮蛋白质有共同的抗原性,从而导致了自身免疫。遗传基因决定了患者对肠腔抗原物质过强的免疫应答,构成了易感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最多。男女罹患无显著差别。多数病例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至后期可进行性发展。
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华东医院在2600例纤维结肠镜中检出率为4.45%,国内尚无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为高峰。病因尚未阐明,有人认为遗传易感者,再通过外源因素使肠黏膜损伤,致敏肠道淋巴组织,导致免疫调节和反馈失常,形成自身免疫反应,而出现慢性、持续的炎症性反应。精神与感染可能为诱发因素。起病可暴发,多数为慢性复发或持续型。
炎症性肠病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仍不明确。随着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日益完善。世界上许多专家利用新的方法技术对炎症性肠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认为炎症性肠病可能是由免疫、感染、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查看更多关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有哪些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