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用中医治疗效果如何
时间:2015-12-02来源:求医网
临床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很少见,此病发病时,会有高血压、肌无力和多饮多尿等症状表现。其中以肌无力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症状。针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三大方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摘除大部分患者可获得痊愈。那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用中医治疗效果如何呢,根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全身情况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临床效果很好。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用中医治疗效果如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归同于中医学“肝风”,“痉证”,“痿痹”等范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应辨明标本虚实,病发早期以实为主,病位在肝,多属肝风、肝火为患;后期以虚为主,病位在肝、脾、肾,多属肝肾阴虚、脾虚、肾阴阳两虚等,但其总病机以虚为主,乃肝肾虚损所致,虚多实少。
1、肝气动风:
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性情抑郁或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喜饮,胸胁胀闷,皮肤麻木有蚁行感、得揉按稍舒,甚则手足痉挛、抽搐,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治疏肝解郁,平肝熄风。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山栀,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
加减:若手足抽搐、痉挛频发者,可以加龟板、磁石、生牡蛎以助平肝熄风;或者肢体麻木、疼痛者,加入川芎、牛膝、桃仁、红花,以活血行瘀通络;若症状表现头胀痛明显,以头晕目眩为主者,可以天麻钩藤汤加减,以平肝潜阳。
2、肝肾不足,虚风内生:
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视力模糊,腰膝酸软,下肢萎弱无力,甚至痿痹不用,肌肤麻木或筋脉拘急,挛缩,惊惕心慌,小便赤涩或尿道涩痛,月经不调,或量少,色淡,舌淡红,苔少,脉细弦或细涩。治滋养肝肾,平熄肝风。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芍药,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加减: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眩晕目花,可酌加菊花、夏枯草;若腰膝酸软无力明显者,可加用二至丸;若心慌惊惕者,可加用茯神、远志等,以养心安神。
3、脾胃气虚:
表现为突发肌肉软弱麻痹,或下肢,或四肢,甚则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初发常伴有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麻木、肌肉隐痛,继而出现软瘫,反射常消失或减低,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严重者可伴神志障碍。治健脾益气,健运升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
加减:湿邪不著,气血亏虚为主,表现为心慌、气短、少气懒言、失眠多梦者,可选用归脾汤以补气养血健脾;手足抽搐、拘挛者,加生龙牡、钩藤,以平肝熄风。
4、心肾阳虚:
表现为心慌,心悸,呼吸喘促,胸闷,失眠健忘,头昏头痛,腰膝酸软,四肢软弱无力,甚则瘫痪,小便清长,夜尿多,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舌淡,苔薄白,脉软弱无力或虚弱有间歇。治温补心肾以通阳。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熟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加减:若肾阳虚明显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以肉桂、桂枝同用;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表现夜尿多、烦渴多饮、饮后不舒、心悸等阳虚水道不调,可以五苓散加减,通调水道,恢复正常的水液气化功能。若患者以心悸、脉结代等心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以通阳复脉。
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用中医治疗效果如何”就介绍到这里。中医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就是明标本虚实,病发早期以实为主,病位在肝,多属肝风、肝火为患。在治疗上应采取“虚者补之”和“平调阴阳”的原则,我们要以平肝潜阳、健脾补肾为主法。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由于不同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治疗方面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的用药,以免引起危险。
查看更多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用中医治疗效果如何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