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治疗效果怎么样
时间:2015-12-07来源:求医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治疗效果怎么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致病因素是不明确的,通常会伴随皮肤出血点、鼻衄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女性患者人数比男性高,一般妊娠期容易复发。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主要控制出血、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目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治疗是最常见的,而且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优选药物。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遏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和C3b受体、从而减少对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吞噬清除;遏制粒细胞对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黏附和吞噬;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遏制抗血小板抗体的生成;遏制抗原-抗体反应并使结合的抗体游离。剂量:一般患者给予泼尼松(强的松)0.75~1mg/(kg·d),对重症患者可给予泼尼松(强的松)1.5~2mg/(kg·d),用药1~2天后出血症状多可改善,应用3~6周完全缓解率可达90%(血小板>100×109/L),持久的完全缓解率约30%。3~6周之后泼尼松(强的松)逐渐减量直至维持血小板达到安全水平的最低剂量。若减量同时伴血小板数下降,则找出最小治疗量,以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严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短期静脉滴注。
2、其他免疫遏制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皮质激素或脾切除后疗效不佳者、或不宜使用皮质激素而又不适于脾切除的患者,可给予免疫遏制剂治疗。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还可以采用联合化疗方法,如给予COP方案治疗。
(1)长春新碱(VCR)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周1~2mg,静脉推注或静脉点滴8h以上,一般用药后1~2周血小板即回升,但停药后多数复发,因此可以1次/周、每3~6周1个疗程。长春新碱(VCR)长期应用可并发周围神经病、故应间断或短期使用。
(2)环磷酰胺(CTX)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服2mg/(kg·d),或静脉注射400~600mg,每1~2周1次。一般需3~6周才能起效,可间歇给药维持。完全缓解率约25%~40%。环磷酰胺(CTX)与泼尼松(强的松)也有协同作用,二者可联合应用。环磷酰胺(CTX)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可诱发肿瘤、应避免之。
(3)硫唑嘌呤(依木兰)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2~4mg/kg,口服,一般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月后才见疗效。该药较为安全。可较长时间维持用药,也可与泼尼松(强的松)合用。但也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应定期追查血象。
相信大家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治疗效果怎么样”的内容有所了解了,用药治疗效果是不错的,但是一定谨记,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才有效果,否则会造成病情加重,或是死亡的情况。
查看更多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治疗效果怎么样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