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时间:2015-12-07来源:求医网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效果如何?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生活中是不经常看到的,通常会伴随皮肤、粘膜出血、颅内出血等症状。而在冬、春季节发病比较多。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选择药物治疗,而且用药比较方便,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优选药物。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遏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和C3b受体、从而减少对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吞噬清除;遏制粒细胞对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黏附和吞噬;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遏制抗血小板抗体的生成;遏制抗原-抗体反应并使结合的抗体游离。剂量:一般患者给予泼尼松(强的松)0.75~1mg/(kg·d),对重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给予泼尼松(强的松)1.5~2mg/(kg·d),用药1~2天后出血症状多可改善,应用3~6周完全缓解率可达90%(血小板>100×109/L),持久的完全缓解率约30%。3~6周之后泼尼松(强的松)逐渐减量直至维持血小板达到安全水平的最低剂量。若减量同时伴血小板数下降,则找出最小治疗量,以维持治疗。症状严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短期静脉滴注。
因为大多数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以自愈,关于儿童型发病初期是否用皮质激素治疗以及能否防止颅内出血仍有争论。有研究报道泼尼松(强的松)并不能使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减少、也不能预防颅内出血。尽管如此,伴严重出血的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仍为优选的应急药物。
2、达那唑(danazol)是一种有弱雄激素作用的蛋白合成制剂,作用机制可能是免疫调节,影响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或T4/T8数量和比例、使抗体生成减少。有效率可达10%~60%,对某些难治病例也可能起效。它与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故采取小剂量泼尼松(强的松)与达那唑同时服用。常用于泼尼松(强的松)治疗奏效、但减量后血小板下降的患者。对老年妇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疗效比年轻人更好些。其原因可能是年轻妇女中雌激素的分泌较多,中和了达那唑的作用,而老年妇女和男子雌激素的分泌较少,因而达那唑的作用更易显现出来。达那唑对部分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效。剂量为200mg,2~4次/d,疗程2个月以上。其主要副作用是肝功能受损。也可用另一种雄激素司坦醇(康力龙)替代,有相似作用,剂量为2mg,3次/d。
3、其他免疫遏制剂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皮质激素或脾切除后疗效不佳者、或不宜使用皮质激素而又不适于脾切除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给予免疫遏制剂治疗。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还可以采用联合化疗方法,如给予COP方案治疗。
相信大家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效果如何”的内容有所了解了,一旦患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药物,而且治疗效果不错。
查看更多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效果如何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