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治疗
时间:2015-12-08来源:求医网
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的血液科常见疾病,该病的出现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相信每一位在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都想知道该病应该如何治疗,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等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相关的介绍。
一、环孢素(环孢素A)
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疗效相当,其最适剂量尚无定论。美国常用大剂量环孢素,成人12mg/(kg d),儿童15mg/(kg d),同时其剂量按血浆CsA和血肌酐浓度调整。欧洲采用小剂量,成人3~7mg/(kg d),报道疗效与大剂量相等,血液学改善常在用药数周和数月后出现,疗程为6个月,一些患者需用维持治疗。缓解常为持续性,但部分患者停药后可复发,但再度应用环孢素大多数仍有效。
二、雄激素
雄激素治疗中度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体质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雄激素在体内还原为5α和5β双氧睾酮,可分别起到促进肾脏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和增加红系祖细胞对EPO反应作用,从而促进造血。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对照试验表明雄激素无效。雄激素与免疫遏制剂合用并不能增加有效率。欧洲试验表明伴有重度中粒减少的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雄激素生存期有一定延长;亚洲和墨西哥及国内,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分普遍,不同剂量方案报告有效率为35%~60%,疗程为6个月,血红蛋白增加较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胆汁淤积和转氨酶增高是其常见并发症,大多为可逆。
三、支持疗法
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设法去除,禁用一切对骨髓有遏制作用的药物。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浓缩血小板,采用单产或HLA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提高疗效。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以上的文章就是针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治疗”的相关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先咨询主治医生的意见,以免用错药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查看更多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治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