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脑瘫被分为哪些类型
时间:2016-03-10来源:求医网
很多人对于脑瘫这种疾病都不是十分的了解,大家往往认为脑瘫就是一种类型的,但是这样的想要是不正确的,脑瘫按不同的症状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的,也有家长想要了解临床上脑瘫被分为哪些类型?目前医学界根据临床症状将脑瘫分为了痉挛型、震颤型、强直型和手足徐动型等几种,这些不同类型的脑瘫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治疗脑瘫时必须注意的事情。
看过下文中的介绍大家就了解临床上脑瘫被分为哪些类型了:
一、强直型
强直型脑瘫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腱反射不亢进,但有严重的精神发育迟滞。
二、肌张力低下型
可能因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肌张力减低,但腱反射仍存在。该型后来仍转变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脑瘫。
三、痉挛型脑瘫
痉挛是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类型,是指速度依赖性肌张力增高。痉挛常伴随锥体束,基底节,网状结构及上运动神经元受累。本型脑瘫最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75%。表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以下肢屈肌张力增高最为显著。痉挛型脑瘫可进一步分为痉挛性偏瘫、痉挛双瘫、痉挛性三肢瘫、痉挛性四肢瘫。
1、痉挛性偏瘫:病变累及脑瘫患儿一侧上下肢,痉挛症状上肢较下肢为重,患肢运动护可出现感觉异常,患肢发育迟滞,特别是手和拇指及指甲表现明显。患脚脚尖着地,或成马蹄足。深反射亢进,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
2、痉挛性双瘫:最常见的一种解剖类型,下肢瘫痪较上肢明显。多见于早产儿伴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运动发育落后,爬行时上肢运动姿势基本正常,而下肢运动很像轮舵摇动一样前行。行走时脚尖着地。严重脑瘫患儿表现为剪刀步态。呈现马蹄内翻足。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
3、痉挛性三肢瘫、痉挛性单瘫:相对少见。痉挛性三肢瘫症状体征与上述雷同。痉挛性单瘫脑瘫患儿症状往往较轻。
4、痉挛性四肢瘫:是最严重脑瘫患儿类型。累及四肢及躯干,上肢较下肢重,患儿抬头、坐、站、走均可受影响。该型常有缺氧和脑内囊样变性,许多患儿呈现假性延髓麻痹样吞咽困难、流涎、吸人性、精神发育迟滞、惊厥等表现。体检表现,四肢肌张力增高,自发运动减少,较大儿童表现膝、肘关节屈曲挛缩。该型脑瘫患儿言语及视力障碍表现更为突出。
四、震颤型
多为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锥体外系受累表现。2岁前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弱。2岁后,脑瘫患儿常有震颤,步态不协调及轻微的智力障碍。
五、手足徐动型
占脑瘫患儿的20%左右,除手足徐动外,也可表现扭转痉挛或其他锥体外系受累症状。情绪激动症状加重,安静时减轻。语言受累明显,但许多患儿智力保持正常。
临床上脑瘫被分为哪些类型现在大家看过介绍后都了解了,上述五种类型的脑瘫是常见的脑瘫种类,对应不同的脑瘫症状是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的,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能够了解这些,也祝愿脑瘫患儿们治疗后能够早日康复。
查看更多关于临床上脑瘫被分为哪些类型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