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哪些诊断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哪些诊断方法?要想治疗好慢性阻塞性肺病,就要先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对于每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来说都是这样,临床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有很多种方法的,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以及血气检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哪些诊断方法,希望下面的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其重复性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呼气峰流速(PEF)及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也可作为气流受限的参考指标,但慢性阻塞性肺病时PEF与FEV1的相关性不够强,PEF有可能低估气流阻塞的程度。气流受限可导致肺过度充气,使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TLC增加不及RV增加的程度大,故RV/TLC增高。肺泡隔破坏及肺毛细血管床丧失可使弥散功能受损,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VA)之比(DLCO/VA)比单纯一氧化碳弥散量更敏感。深吸气量(IC)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IC/TLC是反映肺过度膨胀的指标,它在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困难程度甚至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病生存率上具有意义。
胸部CT检查: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计肺大疱切除或外科减容手术等的效果有一定价值。
血气检查:当FEV1<40%预计值时或具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应做血气检查。血气异常首先表现为轻、中度低氧血症。随疾病进展,低氧血症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和高碳酸血症。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哪些诊断方法”的文章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相信每位患者看后一定会有所了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对于患者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患者发现疾病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以免影响了自己的病情。

-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方法 |
-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因 |
- 慢性阻塞性肺病饮食 |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专家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医院
-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指南 |
- 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 |
- 慢性阻塞性肺病检查 |
- 视频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咨询
- 友情链接:
- 慢性阻塞性肺病地方信息